~為人處事豈能不負責任?豈能忘本?

上期「挖土機式的明星設計」一篇要表達的是老農禪寺的歷史記憶被明星建築師為了表現自己而毀於一旦,留下徒有美麗外貌的農禪寺,而原來的歷史文化通通被剷平推光。現在的農禪寺看不到講究農禪家風的師公東初老人遺風、看不到兼具傳統與創新的聖嚴師父遺風,看不到當年眾多信眾努力修行並護持師公、師父的歷史記憶。因此,我要問的是外觀美麗的農禪寺現在還剩下什麼

看到這段歷史,很多人會覺得扼腕。那我們再來探究「名牌寺廟農禪寺」坐落基地所有權的取得、喪失、失而復得...的這段歷史,讓大家心痛一下。當然也讓法鼓山常、演字僧眾明白,號稱要成就師父的志業,而前人是如何克服困難、清除障礙,一路披荊斬棘的過程。

師父捨報後,一路觀察下來,很明顯的是果字輩的38法師欠缺對弘法對信眾的真誠做事自以為認真其實不務實不負責任拆除而且當家之後對掌握到手後的財產,一路自大傲慢的處理。這證明了,在師父打拼的年代,這些法師是置身於事外的,其才會有對法鼓山的財產理所當然、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心態。這也更衍生成今天的法鼓山只有美麗的外表、卻華而不實的狀態。也應証了一個世代的38法師、結合了特有的38思想,經「物以類聚」的染缸醬缸而成的現狀。其根本原因是對佛法缺乏正確見解所致!

回歸正題,農禪寺建物的基地坐落在台北市北投區豐年段一小段479地號、面積8980平方公尺,係民國521013日經由「拍賣」程序取得所有權的,土地登記簿謄本記載的所有權人為鐙朗

鐙朗何許人也?他是東初老和尚身分証上的姓名也。

東初老和尚於民國661215日捨報,留下了一個經律師見證的遺囑。其實在78年間,剛開始處理法鼓山金山土地的法律問題不久,方甯書老先生也提示出了這個遺囑;看看有無辦法解套。換句話說,已經過了12年,仍未辦妥東初老和尚遺留的農禪寺基地的遺產繼承登記。

為什麼這麼久了仍不辦繼承呢?因為這個遺囑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依法無效

而東初老和尚並無民法規定的繼承人存在,乃法律上視為~無人承認之繼承(民法繼承篇第二章第五節規定),其遺產應歸屬國庫的

所以,在那時,位於關渡平原,現在號稱台北重要宗教景點的農禪寺,在法律上只是北投區的一座神壇罷了,沒有法律地位,又蓋了大量的違建,隨時有被檢舉拆除的可能。與其他神壇唯一不同之處是有一位聖嚴法師以及跟著他認真修行的信眾

當時臺北市政府已經進行關渡平原的都市計畫檢討。關渡平原都市計畫後,就可能進行區段徵收事宜。由於農禪寺沒有法律地位,連補償費都可能沒有,須拆除直接返還土地予政府的,屆時僧眾們就無地容身了。拆除

這怎麼辦呢?再看下回分解吧!